15112655843
標準《城鎮建設智能卡系統工程技術規范》信息發佈會
欄目:行業資訊 / 時間:2023.08.28

智能卡工程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立足點,是電子政務和公共服務信息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衡量城市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指標。

長期以來,我國智能卡工程建設領域沒有統一的標準,智能卡安全、重復建設等問題經常受到批評。“作為IC智能卡領域的第一個國傢工程標準,自6月1日起實施的《城市建設智能卡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50918-2013)(以下簡稱《規范》)將填補行業工程建設領域的標準空白,推動智能卡向標準化、標準化方向發展。6月1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巡視員田國民在《規范》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智能卡背後的安全隱憂

城市智能卡可以在同一張卡上集成居民的交通支付、公用事業管理、小額商業支付等功能,方便市民的日常生活。這是一個造福人民和人民的民生項目。

目前,我國智能卡已廣泛應用於城市綜合交通、公用事業繳費、景觀園林、建築及居住區門禁系統、停車場管理等40多個業務領域,總發卡量達到4.2億張。

隨著發卡數量的不斷增加,雖然給用戶帶來瞭便捷的生活體驗,但許多智能卡的安全問題也浮出水面。

ID卡、M1卡等非接觸式智能卡在技術層面往往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成為影響一卡通系統安全的“罪魁禍首”。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IC卡應用服務中心總工程師王輝告訴記者:“以前很多地方使用的ID卡隻有廠傢確定的序列號,沒有采取任何保密措施。普通人可以通過讀卡器獲得號碼並復制。2009年,德國和美國的研究人員也破解瞭高安全級別的M1卡,M1卡也從祭壇上掉瞭下來。”

除安全問題外,智能卡應用領域分散,長期建設管理模式往往會造成資源浪費,間接影響智能卡的互聯互通。

住房和城鄉發展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倪江波表示,許多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商業服務項目,如交通、教育、公用事業管理和其他小型商業支付業務,都在推廣智能卡。許多城市的相關部門和單位分別建設和管理轄區內的智能卡,形成自己的政治局面,不僅給居民的使用帶來不便,而且造成大量的重復投資和資源浪費。

智能卡作為信息的載體和接口,記錄瞭用戶的各種信息。如何確保智能卡的信息安全?如何實現一卡系統建設的標準化和標準化,為一卡多功能奠定基礎。這些與用戶密切相關的問題一直是行業主管部門、專傢學者關註的焦點。

填補標準空白

2010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IC卡應用服務中心與相關單位啟動瞭《規范》的編制,成為智能卡行業第一個國傢工程標準。《規范》在行業中的重要性尤為重要。

倪江波在介紹《規范》內容時表示,《規范》側重於信息技術的應用,涵蓋公共交通票智能卡系統、城市軌道交通票智能卡系統、手表智能卡系統、風景園林票智能卡系統、建築、住宅區門禁等應用領域;此外,《規范》從工程建設層面,詳細規定瞭智能卡系統工程的基本要求、設計施工、安裝驗收、系統調試和系統驗收,填補瞭城市建設領域缺乏智能卡工程建設標準的空白,為智能卡工程建設單位、系統集成商、設備制造商、工程檢驗驗收等行業提供技術依據和參考標準,有助於實現智能卡工程的標準化和標準化。

同時,為瞭提高智能卡在應用過程中的安全水平,本規范還增加瞭兩條強制性規定:一是智能卡必須有可以一次性寫入和不可改變的安全識別碼;第二,在閱讀智能卡操作系統時,必須支持識別安全碼的操作。“這意味著‘不可擦寫的安全認證識別碼’可以參與卡充值和消費交易時的安全操作,以確保卡應用的安全。倪江波說。

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證券產業聯盟主席潘立華在談到規范的意義時表示,作為智能卡領域的第一個國傢標準,規范的頒佈和實施將確保智能卡系統建設的標準化,是實現智能卡多用途、建立高效智能卡應用系統的有效途徑,也將有效避免城市在一卡系統應用過程中走彎路、重復建設,節省大量資金,促進城市資源的合理利用。“未來,智能卡產業將朝著互聯互通的方向發展。“未來,智能卡行業將朝著互聯互通的方向發展。這已經在業內達成瞭共識。目前,中國有35個智能卡互聯城市,今年10月將擴大到60個。我相信,隨著相關標準的逐步完善,到“十二五”結束,互聯城市的數量將達到100個……”展望智能卡的應用前景,倪江波認為互聯網正在逐步成為現實。(文章來源:國傢工程建設標準化信息網)

深圳市正東源科技有限公司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