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12655843
基於可視卡、可穿戴等硬件錢包的數字人民幣思考
欄目:行業資訊 / 時間:2023.08.28

近日,深圳、蘇州、北京、成都等地開展瞭數字人民幣試點活動,數字人民幣的形式也越來越豐富。


可視卡、指紋卡、可穿戴等產品紛紛亮相


1月5日,郵政儲蓄銀行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員工食堂測試瞭“可視卡”形式的硬件錢包,首次在公眾視野中曝光瞭數字人民幣的“卡”形式。


2月5日,中國工商銀行數字人民幣可視卡在湖南和順石油濱水加油站亮相,成為第二張公開亮相的銀行數字人民幣可視卡。


2月8日,“銅錢”形式的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出現在雄安。該方案由中國農業銀行河北雄安分行開發,在外觀設計上迎合新年主題。前後膜紅底金圖,印有“雄安”字樣和牛年生肖圖案,前面有屏幕,支持兩個硬件錢包碰碰雙離線支付。


2月14日,“數字王府井” 在“冰雪購物節”北京數字人民幣試點活動中,郵政儲蓄銀行推出瞭數字人民幣可視卡和指紋卡硬件錢包,其功能疊加在上海可視卡上。除數字人民幣消費外,用戶還將該產品貼在健康寶藏設備上 ,健康寶狀態查詢登記即可完成。


在北京數字人民幣試點活動中,中國銀行還推出瞭具有北京健康碼查詢功能的可視卡。此外,在冬奧會場景的幫助下,中國銀行還與中國聯通合作推出瞭各種形式的硬錢包,如滑雪手套、冬奧會徽章和智能手表。


在北京數字人民幣試點活動中,工行還推出瞭各種硬件錢包,包括可視卡、手表手鐲、充電寶、老年拐杖、報時器、老年報警器等。


隨著試點的深入,數字人民幣可穿戴和智能卡產品的大量出現,引起瞭業界的熱烈討論。


過去可視卡和可穿戴產品的支付


說到以“卡”為載體的支付產品,銀行卡絕對是平等的。但說到銀行卡產品,視覺卡、指紋卡、藍牙卡、異形卡等實際上是曾經流行的智能卡支付產品。


早在2013年9月,銀聯就首次開發並推出瞭具有電子顯示功能的視覺銀聯卡。采用電子紙技術,在金融IC卡表面加載顯示屏和數字鍵盤,顯示電子現金餘額、交易記錄或用戶積分等非敏感信息;結合動態令牌功能,還可顯示交易認證信息。交通銀行和建設銀行是第一批推出可視銀行卡的銀行,分別是太平洋可視卡和龍卡數字顯示信用卡。


當時,銀聯可視卡的出現為金融領域的可視卡產品打開瞭窗口。業內人士認為,它為金融IC卡市場的發展帶來瞭新的思路,許多信用卡經銷商、芯片經銷商和銀行準備離開。


但實際上,經過發展和實踐證明,金融領域的可視卡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是成本問題。當時可視卡的成本高達100-200元左右,一旦丟失換卡,還需要額外的費用。對於普通人來說,這筆錢的門檻更高;另一方面,當時的可視卡是“電子現金”誕生的產物。其中一些可視窗口隻能查詢“電子現金”賬戶餘額,實用性有限。此外,它作為動態令牌進行大轉賬認證的功能,既不方便手機驗證碼,也不純U-Key等產品。


隨著移動設備的發展和金融數字化的發展,智能卡產品也逐漸向虛擬銀行卡、數字銀行卡等數字化方向轉變。


隨後,指紋卡和藍牙卡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可有可無的產品體驗和額外的使用成本使這類智能卡產品成為利基。


還有可穿戴設備的支付功能。2015年3月,蘋果推出瞭第一代Apple Watch,同時支持apple Pay功能。在這波熱潮下,除瞭谷歌、三星、國際上,可穿戴支付已經成為2014-2015年左右的熱點Jawbone、斯沃琪等企業紛紛推出可穿戴支付產品,在國內市場刷手鐲,握奇Sharkeyy、咕咚手環等相繼進場。CES展和MWC,各種可穿戴設備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但最終,可穿戴支付並沒有繁榮,也很少結束。歸根結底,可穿戴的起源應該是“可穿戴”,首先應該是產品的外觀和功能,而“支付”隻是其功能的錦上添花。當時,為瞭快速擴大其交通卡和銀行卡的支付功能,許多企業本末倒置瞭可穿戴和支付的重點。


在數字人民幣東風下,卡片和可穿戴的前景


移動支付網發佈的《2020年數字人民幣發展研究報告》在判斷數字人民幣的行業影響和前景時表示,數字人民幣將引發新一輪軟硬設備升級更換熱潮,卡、可穿戴等將重新走歷史老路。


事實上,重走歷史老路是上述加載支付功能,但這次被“數字人民幣”所取代,但最終的結果會重走老路嗎?讓我們來看看可視卡、可穿戴等產品的使用場景和使用體驗。


首先是使用場景。數字人民幣的可視卡和可穿戴產品主要針對特定的場景和人群。例如,在冬奧會場景中,為參加冬奧會的外國朋友發放瞭一個具有數字人民幣功能的智能手鐲;例如,老年人和兒童使用更直觀的支付設備,如不方便操作智能手機的人使用視覺卡;例如,在網絡差的地下停車場或超市,方便用戶在沒有網絡環境的情況下使用。


其次是使用體驗。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實際上與以前的“電子現金”非常相似。需要充值操作,將數字人民幣加密幣串在錢包本地使用。如何解決充值問題對特定群體來說是非常致命的。畢竟,“電子現金”退出歷史舞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充值不夠方便。可穿戴產品需要在目標群體定位和產品外觀上進行拋光,根據不同群體的特點進行設計,以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此外,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除閃卡等問題外,“電子現金”還有被近距離盜刷的風險。最近,雄安測試的“異形卡”形式的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可以在不依賴手機的情況下實現兩個硬件錢包之間的收付操作(付款人需要在應用程序下確認)。考慮到數字人民幣的普遍性,如何避免未來近距離盜竊的風險(如未確認鍵的硬件錢包產品),考慮到使用小秘密的便利性,這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最後是成本問題。過去阻礙可視卡等產品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其昂貴的生產成本。如果這部分成本仍由用戶在未來使用數字人民幣,這無疑將影響其推廣。然而,如果政府和銀行補貼特殊用途的可視卡成本,至少對這些特殊群體來說,可視卡和其他產品將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總結


最後,用《數字人民幣發展研究報告2020》中的一段話來總結:


“隨著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可穿戴支付和卡產品完全顛覆和崛起顯然是不現實的,但重生並非不可能。對於特定領域和群體的使用存在局限性和門檻。這種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不是每個人的選擇,而是一些人的選擇。”


深圳市正東源科技有限公司 Sitemap(xml)